摘要:提要:濟南高調加入“爭奪”,傳遞出了兩個信息。
特斯拉第二座超級工廠的擇址再起波瀾。
11月6日,在上海參加進博會的濟南市主政者孫立成,在展館考察走訪特斯拉汽車展位,與特斯拉中國區總經理王昊洽淡交流、對接合作。
在特斯拉二廠擇址消息傳出后,濟南是第一個以如此規格的面對面形式,高調向特斯拉拋出了橄欖枝的城市。
至于是建廠還是其他合作,雙方均沒有透露更多細節。
一座城市在重大招引項目中,倘若有實質性進展,一般會秘而不宣。濟南媒體例行通報主政者在進博會動向的消息,尤其是特斯拉擇址有關的,尚不多見。
不過,濟南的此次臺前動作,至少向外界傳遞了兩個信息:
“特斯拉落定青島”,傳言不實;
特斯拉要不要建二廠,基本屬實。
濟南高調對接特斯拉,尷尬了青島。
此前半個月,單看網上信息,特斯拉落定青島已經板上釘釘。信息真實感強到了引發青島的即墨和西海岸兩地網友“內斗”的程度。
青島之外,廣州、鄭州、武漢、天津、重慶、合肥、西安等城市被捋了個遍,山東省內的濟南、煙臺、日照、臨沂等,也被挨個點了名。
這一幕,能與之相比的,大概只有11年前富士康的鄭州選址了。
一項產業,尤其是全球知名的龍頭產業落地,會對當地帶來什么?上海是個可以扒開看的櫥窗。
曾經,為讓特斯拉在中國發展,上海與特斯拉“對賭”,從2023年底起,特斯拉每年須納稅22.3億,若不能達成這一條件,則必須歸還相應土地。
特斯拉提前兩年實現了這一切,并償還了特批的貸款。
僅今年前8個月,特斯拉產值就高達689億元,直接帶動上海汽車產業增長13.4個百分點。預計全年產量45萬輛,產值超過千億元。
一家工廠產值過千億,這個誘惑實在太大了。這還不算特斯拉吸引的上下游配套企業。目前,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零部件本地化率已達90%。
盡管特斯拉首創了國外車企“0中資”一度引起了不小爭議,其每年足足22億元的稅收進池,爭議也就變成了熱情的召喚。
擇址傳言之所以愈演愈烈,一方面體現了民間對各自城市發展的期待,同時也說明特斯拉本身的魅力。
此次濟南主政者專程前往特斯拉展位,顯然不是一次簡單的走訪。
洽談中,孫立成推介了濟南的區位優勢,以及扶持政策。
他說,作為東部沿海大省的省會、黃河流域中心城市,濟南正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,加快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,加快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。
“濟南擁有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,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優惠扶持政策,營造了鼓勵和支持企業安心創業發展的營商環境,希望雙方進一步深化合作交流。”
王昊回應稱,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離不開地方政府的鼓勵、引導和支持,希望雙方進一步深化交流,共同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加油助力。
場面上雖沒有明確提到二廠之事,實質雙方對彼此的需求心知肚明。
濟南是較早發力新能源汽車的城市之一。早在2015年,濟南市就布局特斯拉充電電樁的建設。不久前,濟南獲批黃河北起步區800平方公里土地,比亞迪的濟南建廠4000畝土地就在這一區域。
未來,若特斯拉落定濟南,也將會在這片土地上布局。濟南積極爭取特斯拉,也有意在此區域內復制當年鄭州騰飛的路徑。
就濟青兩地而言,現在說特斯拉二廠最終歸屬為時尚早。
青島的優勢也很明顯。
早在特斯拉首落中國之時,青島就是意向地之一,并與青島有過深入接觸。
2019年7月,青島西海岸在回應網友詢問時提到,特斯拉項目入駐上海前,新區成立專班洽談對接,經過一年半時間的努力,做了大量工作,項目方最終選擇上海,具體原因因涉及機密不方便回復。
不難猜測,特斯拉與青島都已經比較了解。話說回來,青島沒爭過上海,也能理解。
在新一輪爭奪中,青島依然具有競爭力。除了彼此熟悉,青島最突出的優勢當屬港口。畢竟,特斯拉是面向全球銷售的。
即使不選擇青島,特斯拉選擇其他沿海城市的可能性也比較大。
《今日商訊》逐一查詢了特斯拉配套產業鏈企業目錄,這些配套工廠密集分布于魯、蘇、浙、皖,其中長三角密度最高。
特斯拉配套產業鏈
特斯拉擇址可能考慮的因素有很多,除了交通成本外,產業鏈、物流、營商環境、優惠政策等都有可能左右結果。
青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,已深耕多年,這方面優勢不輸濟南。
爭搶特斯拉,濟南已經開始“明戰”,但種種跡象表明,“暗戰”可能更加激烈。
編輯/劉曉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