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這一戰略調整的背后,是星巴克在中國市場面臨嚴峻挑戰。
據媒體報道,星巴克正在接洽出售星巴克中國70%的股份,這些股份將由一組買家瓜分,每個買家持股比例不超過30%。這樣一來,星巴克仍將持有中國業務30%的股份,并保持大股東地位。
目前星巴克正在評估競標者的報價、交易結構方案以及收購方提出的交易后價值創造計劃,以決定潛在買家名單。據悉,第二輪已確認9家機構參與競標,對該筆業務的股權估值(報價)最高達到百億美元。
參與競標的機構除了此前傳聞的高瓴資本、國際知名私募基金凱雷、KKR外,瑞幸咖啡最大股東大鉦資本也被曝加入競購行列。而最終入圍買家名單預計將在兩個月內揭曉。
其實,星巴克出售中國業務并不意外。
早在2024年11月,星巴克就在財報中提到“正在探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”。今年6月,星巴克首席執行官Brian Niccol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再度透露,星巴克正在考慮出售中國公司的一部分股權。
這一戰略調整的背后,是星巴克在中國市場面臨嚴峻挑戰。2024年瑞幸咖啡在門店數量和營收規模上已經雙雙超越星巴克,加之庫迪咖啡等本土品牌的崛起,使得星巴克市場份額持續承壓。其全球業績同樣不容樂觀,自2024年一季度起,星巴克全球總營收連續三個季度同比下降,直到第四季度才有所緩解。2025年一季度,其全球營收達88億美元,同比增長2%,但凈利潤大降50%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星巴克選擇出售中國業務,一方面可以緩解運營上的負擔。另一方面,由中國企業來接管星巴克中國的業務,也能以更本土化的方式,更快的反應速度,來應對中國市場的劇烈變化。
這種模式在跨國餐飲巨頭中已有成功先例。2017年,麥當勞引入中信資本與凱雷作為前兩大股東,僅保留20%的股權。中信資本接手后,憑借對中國消費市場的深刻洞察與本土化運營經驗,推動麥當勞加速融入中國市場:從推出本土化特色產品,到布局三四線城市、優化外賣服務,實現了麥當勞中國業務的持續擴張。
若星巴克此次股權交易順利完成,其后續運營模式很可能參照麥當勞中國的成功經驗。這一戰略轉型或將重塑中國咖啡市場的競爭格局。
編輯/劉曉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