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展望未來,中國中高端酒店市場仍具廣闊空間。隨著消費升級持續深化,消費者對住宿體驗的要求將不斷提高。亞朵若能借二次IPO的契機,在資本助力下完成從"規模領先"到"質量領先"的轉型,不僅能為投資者創造更大價值,也將為中國酒店業的升級發展提供有益借鑒。
據多家媒體報道,2022年11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亞朵酒店正計劃赴港交所進行二次上市。
亞朵,是一家中國領先的生活方式集團,主要經營酒店、零售兩大業務板塊。根據Frost & Sullivan的資料,按2024年底的客房數量來看,亞朵為中國最大的中高端酒店連鎖。公司的酒店網絡已覆蓋中國209個城市,共計1,619家酒店、183,184間客房。
亞朵的成長歷程堪稱中國酒店業的一個縮影。2013年,創始人王海軍(花名"耶律胤")在西安開設首家亞朵酒店,將書籍、攝影等文化元素融入酒店空間,開創了"人文酒店"的先河。
這種差異化定位很快贏得市場認可,特別是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,亞朵成功抓住了中產階級對品質生活的追求。經過十余年發展,亞朵已從一家區域性酒店成長為覆蓋全國209個城市、擁有1600多家門店的連鎖巨頭。2024年,其客房數量成為中國中高端酒店市場的領頭羊。
然而,規模擴張帶來的挑戰也隨之顯現。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,亞朵的核心經營指標出現全面下滑:日均房價降至418元,入住率下滑3.1個百分點,單房收益更是同比下降7.2%。這些數據折射出中高端酒店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態勢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快速擴張導致的管理問題頻頻曝出:從"醫院枕套"衛生事件到天價房爭議,亞朵精心打造的"人文"品牌形象正遭遇嚴峻考驗。
值得玩味的是,在酒店主業承壓的同時,亞朵的零售業務卻異軍突起。2024年,公司賣出380萬只枕頭和77萬條涼被,零售收入占總營收比重已達30%。這種"酒店+零售"的商業模式雖然創造了新的增長點,但也引發質疑:當員工自嘲為"枕頭推銷員",當顧客抱怨酒店變成"枕頭展廳",亞朵是否正在偏離其核心價值?
赴港二次IPO的戰略考量顯而易見。一方面,地緣政治風險加劇,美國《外國公司問責法》的持續施壓使中概股面臨更大不確定性;另一方面,港股市場對消費類企業的估值更為友好,能為亞朵提供更好的融資平臺。
事實上,亞朵并非孤例,2025年以來,包括愛奇藝、禾賽科技在內的多家美股中概股都在籌劃赴港上市,形成一股回歸熱潮。
但融資只是手段,而非目的。
對亞朵而言,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。首先,公司需要平衡規模擴張與品質管控的關系,避免加盟店管理失控影響品牌聲譽;其次,要重新梳理"酒店+零售"的商業模式,防止過度商業化稀釋品牌調性;最后,還需應對新一代消費者需求的變化,在保持人文特色的同時注入更多創新元素。
展望未來,中國中高端酒店市場仍具廣闊空間。隨著消費升級持續深化,消費者對住宿體驗的要求將不斷提高。亞朵若能借二次IPO的契機,在資本助力下完成從"規模領先"到"質量領先"的轉型,不僅能為投資者創造更大價值,也將為中國酒店業的升級發展提供有益借鑒。
編輯/陳曉蔚